嗜水氣單胞菌:感染水溫9~36℃;易感水溫17~28℃;PH值7.2~7.4;鹽度0~40%。
主要感染鯽、魴、鰱、鯉、鯪、鱖、鱸、鰻魚等,該病原在水體存活60天。
鮰愛德華氏菌:感染水溫24~30℃;易感水溫25~28℃;PH值7.9~8.1;鹽度0~2%。
主要感染叉尾鮰,包括紅鮰、黃鮰、黑鮰、黃顙、鯰魚等粘形目魚類。
遲緩愛德華氏菌:易感水溫25~30℃;PH值7.2~7.5;鹽度0~40%。
主要感染鰻鱺、牙鲆、大鯪鲆、鯽魚、牛蛙、中華鱉等多種淡水和海水魚類。
易感動物較多,包括貝類、兩棲類、爬行類及淡水海水養殖的各種魚類,人類也會感染愛德華氏菌,導致腹瀉引起營養性肝硬化、低燒等癥狀。在水生動物中日本鰻鱺為特別易感,牙鲆、大鯪鲆也具有較高敏感。
鏈球菌:感染水溫25~37℃;易感水溫30~37℃;PH值4.4~7.6;鹽度0~40%。
主要感染:羅非魚、鰻鱺、香魚、虹鱒、叉尾鮰及海水養殖中的尖吻鱸、黑鯛等
弧菌:弧菌種類較多,主要有鰻弧菌、哈維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以鰻弧菌和哈維弧菌為例,易感水溫20~32℃;PH值5.0~9.6;鹽度5~80%。
主要感染:鰻鱺、對蝦等海水種類及淡水飼養的羅氏沼蝦、日本沼蝦(青蝦)、小龍蝦及蟹類等甲殼動物。
真菌:常見的真菌有水霉菌、綿霉菌、鰓霉菌、絲囊霉菌等,其中水霉菌和綿霉菌主要引起受傷的水生動物發生水霉菌,其易感溫度5~25℃,水溫超過26℃不治自愈;鹽度1~1.5%。
鰓霉菌:感染水溫15~30℃;易感水溫25~30℃;惡化水體易感;鹽度0~2%。
主要感染:鯪、黃顙、鯉魚、鯽魚及四大家魚等淡水魚類,對海水魚不敏感。
絲囊霉菌:感染水溫5~25℃;最易感水溫13~18℃;PH值5.0~9.0;鹽度0~1%。
主要感染烏鱧和鲃科魚類,有時也感染鯰魚等粘形魚類。
冬暖因素:中華鳋、錨頭鳋等甲殼類害蟲適宜繁殖,魚蝦混養應預以重視。
全面了解以上病原易感動物的病理病癥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