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分析
1.1、調節凈化水質
池塘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統一體,池塘養殖的對蝦和魚類品種如何搭配,是影響水體內各物質間轉化、補償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對蝦精養池塘中,高密度的對蝦精養造成了大量的殘余餌料和代謝物質的沉積,池塘中的有機污染極其嚴重。同時,由于養殖品種單一還會導致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的種群單一;如此則會造成池塘水質的惡化。在混養池塘中,殘餌和魚蝦糞便所分解出的無機鹽,在光合作用下轉化成有機物,可促進了浮游植物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這些浮游植物能夠可有效的凈化調節水質。但如果浮游植物大肆生長,超出一定的量又會對水質產生影響。因此,通過魚類可有效控制包括藻類在內的浮游生物的數量。
1.2、防控疾病發生
在對蝦精養塘中,由于生物單一直接導致了有機物質的循環不暢通,為弧菌等異養菌提供豐富的營養。尤其是在養殖的中后期,如遇陰雨天氣,有害微生物會大量繁殖,殘餌、糞便、生物尸體等大量的有機物在短時間內被分解、脫氨,消耗大量溶解氧,產生大量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對蝦產生毒害作用,從而暴發疾病造成大量死亡。采用魚蝦混養模式,由于魚的活動,增加水質活力,改善水環境條件,改變浮游植物種群組成,創造對蝦生長最適宜的環境條件。魚對病蝦有攻擊力,減少病原體的快速繁殖和傳播,控制病原體數量的增加,使健康蝦得到了后天免疫,增加健康蝦的抗病能力。
1.3、節約詞養成本
魚蝦混養的養殖成本主要為飼料和電費,尤其是飼料的投入。在混養模式下,魚蝦的餌料除了來自投放的飼料,魚類還吃浮游生物與病死蝦,而蝦的餌料還來自魚類糞便所形成的有機物及魚類的殘餌。如此循環往復,可多層次地分級利用各種資源,水體中的營養結構合理、物質轉換分解和再生較為順暢。不但充分利用了投入的營養物質和池塘自生的營養物質,還能有效控制飼料對水體的污染,維持好魚蝦生長環境,做到無公害養殖。
1.4、促進穩產穩收
魚蝦混養,除了充分利用水體空間,提高單位產量,還可通過魚吃病蝦這種方法有效控制對蝦發病傳染死亡,提高對蝦成活率。的確如此,采用魚蝦混養模式,較之單一的精養蝦相比,避免了“一旦發病,全軍覆沒”風險的發生,提高了養殖成功率。雖然蝦的產量相對低了一些,但混養的其他種類的總產值上去了,效益仍然相當可觀。
注意問題
2.1養殖密度
采用魚蝦混養模式,魚蝦種苗的投放密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偀o機氮及其組分的絕對含量隨魚蝦放養密度上升而急劇升高,如何確定兩類養殖品種的放養密度,維持總無機氮及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含量在合理范圍內,還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來論證。以“對蝦與鯉魚、螂魚、花白鮑”的混養為例,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陸續放魚苗,放魚密度為鯉魚1008/尾,300尾/667mz; 50g/尾,200尾/667mz;花白鮑2008/尾,50尾/667m2a 5月中下旬即可放lcm左右蝦苗,2萬尾/667mz左右。放蝦苗時,應選在天氣好、水肥、水溫15℃以上時,蝦苗運到池邊,要將整袋蝦苗放入池中,待水溫基本一致后再打開塑料袋,把袋中蝦苗倒進大盆,然后把盆中蝦苗慢慢放入池中。
2.2品種搭配
采用混養模式,并不是哪種魚都可與蝦一起混養。如塘角、鰓魚、鰓魚等一些攻擊性強的中下層魚類,往往會對蝦類造成大的傷害,在混養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此外,鯉魚由于其攝食量大,飼料系數高,單價低,經濟效益差,且在養殖中喜歡攪動塘底,引起水體渾濁,不利藻類生長,且其在池塘中能夠自繁,一般也不搭配投放。
2.3飼料投喂
調查發現,許多養殖戶對混養料的要求為:外觀上,顆粒結實,無粉塵,顆粒光滑,耐水性達2h以上;氣味上,養殖戶要求魚腥味重,誘食性好。當然有些養殖戶為了減少飼料成本,魚蝦混養以低檔魚料、鴨料為主,少部分會投喂魚蝦混養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混養池塘中魚、蝦的產量。在投喂方式上,一般以魚為主的混養池塘中采用投餌機投喂,而以蝦為主的混養池塘采用四周遍灑的方式喂料。在投喂時間上,應考慮到季節天氣的因素。冬春季節天氣多變,晚上投喂宜早不宜晚,宜少不宜多;夏秋季節溫度高,魚類對飼料消化吸收速度加快,生長速度快,可通過增加投喂次數來增加投喂量,不宜一次投喂過飽。投喂節奏:開始慢投,搶料兇猛時適當加快,魚群開始離去時,投喂放緩。
2.4用藥選擇
魚蝦混養過程中魚、蝦生活于同一池塘內,針對魚類的用藥難免作用于蝦類,反之亦然。環境改良劑與微生態制劑對魚、蝦均有利,生產中較易操作。但魚、蝦對殺蟲劑等漁藥的敏感性不同,常用的有機磷殺蟲劑、菊酷類殺蟲劑不能使用,在山東省濱州地區已獲得養殖成功的魚蝦混養主要模式有:①南美白對蝦與淡水白帽混養。一般每667mz投放南美白對蝦苗4萬一6萬尾,投放淡水白帽魚種150尾一200尾,投放白鮑魚種100尾。②南美白對蝦與漠斑牙蝦混養。一般每667m=投放南美白對蝦苗4萬一6萬尾,投放漠斑牙鮮魚種100尾一150尾,投放白鮑魚種100尾。③南美白對蝦與羅非魚混養。④南美白對蝦與草魚混養。而含氯消毒劑、阿維菌素等的使用也需慎重。魚病或蝦病的口服用藥應結合投餌技巧,使藥物充分達到預期用藥目的。
2.5水質調控
采用魚蝦混養模式,水質調控的具體要求為:養殖初期以肥水為主要內容,尤其是蝦苗下塘時一定要做到肥水下塘,一般魚苗下塘早至5月上旬。由于水溫不高,池塘底質中有機質分解速度慢,此時可施用含有光合細菌、EM菌等微生態制劑生態肥,以保證肥得快,肥效持久。養殖中期,隨著水溫升高、投喂量的增大,水體的肥度不斷增加,此時可根據情況及時使用微生物調水劑,幫助分解過多的有機廢物。養殖后期,池塘種有機物非氧化分解沉積在底部,造成水體下層長期缺氧,可采取潑灑生石灰、底質改良劑或添加分解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的活性菌制劑及增加溶解氧的方法改善底質。必要時可視具體情況,每月加注一次新水。
總之,魚蝦混養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生態系統,對于其中各生物及養殖對象的相互影響等方面的因素還有待于作進一步系統化研究,從而更好地為養殖增效服務。